饮水思源
师恩难忘
——缅怀人民教育家俞庆棠先生
史家麟
我们尊敬的俞庆棠校长是一位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我们怀着敬仰之情,深切缅怀这位民众教育的先驱。
俞庆棠先生为了使广大劳苦大众及其子女能踏进学校大门读书,学习文化知识,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那个年代里,她不畏强暴,不计得失,顶住压力,呕心沥血,积极开拓,为发展民众教育事业奋斗了一辈子。新中国成立后,曙光就在前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她为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可以放手开展全国规模的社会教育事业,实现她多年为之奋斗的愿望时,不久却因长期辛劳过度,积劳成疾,不幸永远离开了我们。当她的学子们得悉这一噩耗,都万分悲痛。
二000年六月实验民校校友会成立了《俞庆棠教育思想学习小组》之后,通过学习,更加深刻认识到俞先生光辉的一生,她的教育思想给新中国的教育事业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俞先生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卓绝的实验,创办了平民夜校、社会民众教育学院、纺织实验区、蚕丝实验区等等。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她怀着进一步推进民众教育的满腔热情,为了使广大劳苦大众有书可读,选择了上海工厂密集的沪西地区,创办了上海市实验民众学校,亲任校长,并以民校为中心,在全市领导兴办了厂校等百余所,实现了教育民众化、普及化。俞校长亲手创办起来的实验民众学校,得到了中共地下党的支持和帮助。学校为掩护我党地下活动,保护地下党员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学校也为我党在工人阶级队伍中培养了一批先进青年。他们在上海解放时,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进行宣传和护厂斗争,迎接上海解放做了大量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又在各地、各条战线为巩固人民新生政权和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俞校长为民众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赢得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敬佩和爱戴。她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她的教育思想永放光芒,她的崇高品得永远是人们学习的楷模。
我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因家境贫困,背井离乡,孤身来到上海,经同乡介绍,进入一家丝织厂学徒。进厂后,因文化程度低,事事处处都感到力不从心,就连简单的车速数据都不会计算,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求学欲望。可是无校门可进。当得知工厂附近有一所不收任何费用的学校可以读书,由于求学心切,不顾厂方代理人的百般刁难和阻挠,一九四七年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梦想,跨入了实验民众学校的大门,被编入了成补组高甲班读书。在民校求学期间,既增加了文化知识,又受到了政治启蒙,为后来提高阶级觉悟,政治上要求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海解放前夕,有同事徐淑(原名徐云洲)同志(后得知是中共地下党员)介绍加入工人协会,在她的带领下,积极参加护厂斗争,严防工厂设备被破坏,迎接上海解放等各项活动。解放后,由党组织推荐入青年工人训练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阶级觉悟。回厂之后,同一起学习的王菊凤同志组建团组织。以工协同志为基础,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支部,后来又投入人民公安队伍,补充了人民公安机关的新鲜血液,成为一名人民公安战士,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在经济保卫战线上战斗了四十多年,为巩固人民新生政权,为保卫恢复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做了一点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饮水思源,师恩难忘。回顾自己走过的历程,真是感慨万千,归纳起来有两点:启蒙是俞庆棠先生所创办的实验民众学校,成长是党的长期培养教育。可以说,没有俞校长创办的民校,我不可能有入校读书机会,后来也不可能自发地走上革命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