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名人题词 生平介绍 教育理论 一代名师 实验民校 历史相册 传承发展
 

 

 


 

 

 

民众教育的本质
及三个阶段
民众教育的内容
民众教育学校论
民众教育理论的特色

 

 

民众教育学校论

1.学校社会化

俞庆棠提出学校社会化,是受斯宾塞“学校适应社会生活需要”及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影响,同时,对他们的理论做了修正、补充和完善。她指出:“所谓学校社会化即教育生活化,即要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不但不相互隔离,还要能够相互联系。”成人教育的生活化是因为“成人的生活,就是现实的社会生活,他们急需适应的就是现实的社会需要...成人不要教育也罢,如其要教育,必须是生活化的教育;成人不要学校也罢,如其需要,必须是社会化的学校。”儿童教育的生活化“则是为其今后成人社会生活的预备,按着成长的程度,逐渐加广加深。”俞庆棠学校社会化的主张,矛头所指的是旧式学校与社会生活完全隔离的经院式教育方式,具有积极意义。

2.学校社会化的推进

其一、目标社会化:她把社会极其需要的个性发展目标分析成四大类——健康、职业、公民意识、休闲(包括艺术陶冶)。教育社会化的推行要使受教者个性得到尽量发展,成为社会有力分子。其二、课程社会化:包括课程应适应社会需要;当社会情形与学校目标改变时,课程也应随之改变;发现学生的新需要时,课程随之改变;尊重教育研究人员及实验人员对课程改变的贡献,课程改进需教育专家及教育实际人员之间互相了解与合作;课程改革应顾到实用性与前瞻性,重点突出。其三、教学方法的社会化:社会化的教育法需要有训练,富有热情的教师,运用学生环境中的力量和学校刺激力量形成一种学校精神。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以及学校与社会间的关系成为一种大结合;而学生对于这位大的合作,自愿贡献他们的热情和力量,个人社会化的性格最好在幼年得到发展。教学法社会化的重要特征,是以团体活动、组织团体的方法教育学生。

3.社会学校化

俞庆棠认为,实施民众教育的机关,并不是仅为民众教育馆、民众教育实验区、民众图书馆、民众体育场而已。任何一种教育设施均可为实施民众教育的中心机关。如博物馆、电影院、国货陈列馆、农事实验场、剧社、民众茶园等,都是民众教育的利器,这是对社会化学校最好的理解。她担任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教授兼研究实验部主任时,先后在无锡创立了黄巷民众教育实验区、丽新路工人教育实验区、江阴民众图书馆、汉昌路民众学校、惠北实验区、北夏实验区等社会化学校。此外,她推动的民众教育机构还有很多,如《教育与民众杂志》、民众体育场、民众诊疗所、国术团、健康展览、博物馆、广播电台、电影院、剧团、通俗科学馆、通俗讲演...等等。凡对民众有影响的,她无不尽纳其中,使之发挥教育意义。
 

注:本文参考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的《俞庆棠教育思想研究》,在此对作者熊贤君教授谨表诚挚谢意。

上海市静安区业余大学 俞庆棠思想研究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