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支部的建立
在吸收新党员的工作中。来自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和帮助是具体的,细致的,不仅交任务,而且教方法。如具体地指导我们如何发现积极分于,如何培养教育,如何了解和考察,如何启发、引导、激励他们政治上的进步要求;同我们一起认真严肃地分析和确定发展对象;经常检查工作进展情况,这就保证了我们能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完成建党任务。
民校学生党支部对自己肩负的重任是明确的、积极的。一九四七年,根据上级党的指示,及时地把党员按厂单位、按行业编成党小组,把党的工作落实到本单位,本行业中去。有的厂规模大,职工多,但党的力量却很薄弱,甚至是空白点,如国营第一毛纺织厂,全厂有九百多名职工。一九四六年仅有两名地下党员。通过该厂在实验民校读书的工人、地下党员刘月珠、庞妙珍、肖玲玉、张曼华、刘国璋、陆正才等,动员了五十多名职工到民校读书,以结拜姐妹等方式,紧密联系群众,经过启发教育,先后发展了三十多名党员。他们回到厂里,又联系了一大批群众。一九四八年六月,趁厂内黄色工会改选的机会,张曼华、刘月珠、肖玲玉等六名地下党员当选为理事,在十二名理事中占了一半,从而掌握了厂里工会的领导权。同时又发展了一百五十多名工人协会会员,加强了全厂职工的团结;在上海解放前夕,组织了拥有三百多名队员的人民保安队队伍,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护厂斗争。民营中纺二广,是一家拥有两千多名职工的大厂。一九四七年以前没有党的力量,是一个空白点。经过实验民校学生党支部的工作,一九四九年十月该厂在民校读书的机修工人杨汉品、刘湘铭、陆鼎言先后入党,组成党小组。回到厂里,进一步发动七十多名职工到民校读书、在此基础上建立同厂同学联谊会,开展各种活动,启发职工政治觉悟。并从中发现和考察积极分子,逐个发展入党。他们在厂里团结工人群众,遏制国民党工贼的活动,控制黄色工会。向资本家宣传党的政策;组织工人护厂队,瓦解敌人,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苏州河北岸地区。解放前安远路一带有许多中小型厂,大多数是没有地下党组织的空白点。公共染织厂工人汪定一等到民校读书,不久他们都在民校入了党,通过他们积极开辟空白单位。到一九四九年,先后在天一印染厂、九丰搪瓷厂、新安电机厂、中亚电线厂、民生橡胶厂、信谊药厂、义仁和药店、成大绸布商店等单位一共发展了三十二名地下党员和一百多名工人协会会员。三区(沪西)机器行业大多数是不满一百人的小厂,实验民校举办机械制图班,请科技协会老师上技术课,吸引了大批机器业工人来民校读书,在上技术课的同时,参加社会科学讲座。学生党支部启发工人们的觉悟,先后在十八个单位共发展了五十四名地下党员。这对加强三区机器业党的工作起了相当作用。到一九四九年上海解放前,实验民校的党组织在沪西区的机器、染织、丝绸、帆布、卷烟、食品、牛奶、搪瓷、造纸、橡胶等业都发展了党的力量,推动了沪西工人运动的发展.
上一页
摘自《静安区文史资料选辑》——《回忆实验民众学校的斗争生活》
作者:张龙生
杨公保 姜光华 孙贤德 陈玉焘 (徐锡明整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静安区委员会 文史资料工作组编印 1986年11月 |